為什麼我嘴邊常帶微笑?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有時候,我曾描述過一種理想生活:立足在某個地方,耕種一小塊土地,用心,用手去感觸自然界的一切,比如說泥土、比如說水、比如說稻草…..利用這些自然的 素材和自身的智慧,來塑造一種低能耗、便捷的生活。這也許就是我們來參加這次大地旅人生態廚房的課程吧!這次的惠州幸福生態農場戶外生態廚房工作坊有8 天,快樂很多、感觸很多。一來,我們取材於大自然、造於戶外、建成了我們心目中的戶外生態廚房,二來,天氣多變,給我們這段課程添加幾分難度,但是這也給 我們的課程帶來了更多的知識。於是,汗水夾著雨水落下的那一段課程,一個一個泥團變成了堅固的麵包窯,化成了實用的火箭爐,還有長長的石椅。
(▲惠州幸福生態農場生態廚房,麵包窯+火箭爐+石椅)
生態廚房的必要課程,就是用手去感觸自然的一切,泥土,稻草,沙子…..那些天我們每個人都攜手做起了田園土夯椅、麵包窯、火箭爐。親手搬磚瓦、篩土、篩沙,攪拌製作土團、做測試磚、刷壁面等等這些基本工序。
(▲製作泥土團的男人幫)
8天時間,大部分都是他們擔當了製作泥團的職責,大小腳丫在泥團中來回地揉動,與泥土來一次最為貼切的互動,在這裡小編要說聲感謝啦!
(▲剛踩完泥團的小腳丫們)
(▲美麗的稻草姑娘)
(▲石頭,是大自然最好的一種建築材料,不但美觀而且結實。生態廚房的地基就是用石頭來築成的。)
(▲認識土壤、製作測試磚)
看到這些,小編覺得建廚房不一定要是一個留名千古的有形作品?重要的還是回歸到事物的本質,建的過程與築的體驗,我們所造出來的應該是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事物。
一些人
如果說這段課程,能讓人記憶尤深的,除了建築麵包窯、火箭爐外,還有參與的一些人,經歷的一些事。
2016年4月30日。拖著行李,背著背包,學員們陸續抵達幸福生態農場,於是新一段”大地”旅程即將上演。都說相遇容易相識難,這不,第一堂課,學員們 打成了一團,個個積極地相互介紹,有開農場的,有開青旅的,有開民宿的,有教師的,有尋找樸門之路的…當然少不了我們的老師——Peter Morehead(孟磊)
Peter(孟磊),在我印象中,Peter老師深邃的眼神永遠是最為專注的,對於大自然的東西,他是見識卓越,讓大家受益不淺。他不但睿智,且溫文爾雅,偶爾還會耍一下美式幽默。
這是大雨來臨前的景象,Peter坐在椅子上細心地觀察雲的變化,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辨別的,也許,我可以用Peter老師說的那句幽默的話:”雖然我不知道 你說什麼,但我相信你是對的。”大自然,很多東西都是很奇妙的,土裡的一些泥團,搖身一變就成了自然的建築。當然,有些人利用的途徑不一樣。理念不一樣, 所做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這也是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為什麼要把: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分享多餘這三個作為它的基本理論。
(▲Sisi夫婦,年輕有才的天澤。)
Sisi夫婦,一唱一和,相處和諧,很幸福的一對。在香港南丫島有自己的一個小農莊,裡面種了很多果樹,養了2+1頭羊。他們希望把自己的小農莊打造成一 座花島,祝願他們夢想早日實現。才華橫溢的天澤:會畫畫,會攝影,懂點中醫、還會搬石頭,這可謂是小生可為。聽說要在大理蒼山建立自己的民宿。哈哈,以後 小編有空一定會去那裡待上幾天的。
泥土團男人幫:棟哥,大師兄、邦主,瓢蟲、石頭。他們是這次課程中承包泥團的泥土軍團,也是最累的。
棟哥的嘴永遠是停不了的,但也正是這樣,給這段課程添加不少的樂趣。大師兄,建築的料,吃的了苦不說,還擔起大師兄的重擔。指導泥團軍前行。邦主,精通醫 理,時不時給學員們講解養生的知識。瓢蟲,安靜的自然教學老師,應該最受小朋友喜歡吧!石頭夫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石頭一口參雜他家鄉口音的英文,和他古 道熱腸的妻子。
還有我們的琪姐、永昌老師、kelvin、唐姐、二師兄
唐姐、二師兄都是位有才的女子,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她們的堅韌。琪姐身骨柔軟而且妙筆生花,她不斷去尋找一種途徑來感受生活,感悟人生。永昌老師是大學的老師,退休後跟kelvin在香港搞生態農業, 我不知道這一條路會是什麼樣的,但我堅信未來的路一定是光明的。
一些事
有些人,你覺得很難忘,因為他們是這段課程裡的承載體,有些事,你覺得很深刻,因為這段課程裡的靈魂。
我們用8天的時間製作了一個,具有靈魂的戶外生態廚房,從認識土壤的那一刻開始,我們的手和腳,就不停地踩泥團,搬石頭紅磚、篩土、篩沙,攪拌製作土團、做測試磚….從瞭解生態廚房的構建開始,我們的身體,就開始累並快樂著勞動。
Part 1 :打地基
(▲參加學習的學員記錄的過程)
(▲以上是打地基的一部分過程,夯石頭,放碎石、沙子….)
(▲就這樣,石頭地基堅實地隆起)
Part 2製作麵包窯
說起麵包窯,一波三折,工程大不得說,還因為這幾天多雨,蓋麵包窯還得小心翼翼。從用黏土團連接地基,保持水平,到保溫層,再到麵包窯的外殼…..無一不是費勁的活兒。(麵包窯需要材料:黏土團、玻璃瓶、耐火磚,木屑、”巧克力漿”、沙子…..)
第一層:(黏土團+石頭+小碎石)所有的小縫隙和夾層都要用碎石和黏土填滿,保持水平。
第二層:保溫層(玻璃瓶+巧克力漿(黏土+水用攪拌機攪拌像巧克力醬一樣)+粗糠。Ps:聽說木屑加巧克力醬會更配哦!)
由於材料取得的原因,原本玻璃瓶上面那一層是要用木屑拌勻”巧克力漿”來覆蓋的,後來只能用粗糠來拌勻了。
第三層:耐火層(左圖(石頭+黏土):原本用來做耐火層的,後來由於太濕只能用紅磚來替代如:右圖,鋪完紅磚後要加一層耐火磚。)
接下來就是麵包窯的外殼了,幾層幾層的外殼,包裹起來,有點像煮熟的雞蛋。
製作麵包窯的保溫外殼,我們做了一件浪漫的事情,各自寫下了自己的願望,放在麵包窯的保溫殼裡的玻璃瓶,希望10年後,20年後,甚至是一個世紀過去後,麵包窯依舊存在。We hope it can be useful for many years. 這也許是最簡單的願望。
(▲完工慶賀照)
有時候故事寫的太滿,會讓人記憶深刻。舉杯投足間,依舊會有真心的祝福與期盼。期盼下一次的相遇,相知。我知道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好了。生活亦是如此,與自然 互動,與朋友知交,熱愛大自然的資源,感謝它們給予我們食物、土壤、植物、山水以及一切的一切。並用自己的智慧,發揚樸門永續的精神,通過萬物迴圈永續回 饋自然。
擁抱500多年的秋風古樹,感受每一寸的靈動。感謝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每一個饋贈。
“我們認為人類是地球的旅客,在宇宙的時空下,每個乘客的旅途都極為短暫,留下的足跡應該很輕。”
<擷取自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命名由來>
這裡包含著把地球視為一艘太空船的概念,萬物的資源都在這艘船上,我們都是乘客,不是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