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徵文】When we are 樸門ing~3

撰文 / 劉曼儀(第三屆PDC學員)

把自己的家當作一個基地,樸門談到分區理論,就是把生活圈擴大來看,從第0區(我們自己)延伸到第5區(未經開發的保留區),第一區是最接近住處的地方, 將最常使用的資源擺在那,如香草園、菜園,第二區才開始比較集約種植類似食物森林,第三區可以飼養家畜…等。不過一般的土地也許跟「野生動物」的第五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因此比較需要考量的倒是臨近幾區的配置。利用扇形分析來考量方位、水源、冬陽、夏陽、冬夏兩季風向、干擾(噪音、道路)、景觀、動物資 源…等,透過這前置的觀察與基地分析,才能將適當的元素配置在正確的位置上。

不能省略掉這些觀察與分析步驟,直接跳入田裡,那可能就會變成不斷的try and error!觀察、提出願景、分析基地、計畫、實際操作,是樸門設計的程序。以自己的家裡作練習時,中部的住屋與果園是分開的,大約需20-30分鐘車程。運用扇形分析來看大安溪旁的那塊地才覺得目前的配置實在有很大的修改空間,那邊不但有道路以及愛亂丟垃圾的路人干擾,且近幾年都有土地下滑的問題,覺得離下方河床的果園怎麼越來越近了,雖然不是挺好的一塊地(現階段),但至少還有一塊地呢!

 

 

 

 

 

 

 

 

 

 

製作堆肥茶的設備

接下來進入土壤的部份,Peter和Darren都有談到土壤的課題,土壤的好壞關係著我們的食物品質。Peter這天終於帶大家操作第一次的戶外課:蛋糕堆肥法和覆蓋種植法。其實堆肥的過程很簡單,難的是材料的收集,由於要講就碳氮比之間的陰陽調和,碳多的如稻草、木屑、牛羊糞、落葉,小樹枝等;氮多如果菜類廚餘、布袋蓮、尿液、人糞肥等,這兩種類型的材料相互的交疊,不過一開始我們沒將布袋蓮或落葉、牛糞碎片化,因此導致第一階段的發酵比較緩慢。大約隔了2天溫度約54度為加速堆肥的熟成我們又翻了一次,除了將材料更碎片化以外,也加入尿液與更多牛糞來加速過程。翻動的時候要讓上下層、裡外交換位置, 翻到月下面還可以看到冒出渺渺炊煙,同學笑說可以拿來作「堆肥煮蛋」!Darren說可以用厚的PVC管子在裡頭多繞幾圈,出來就會是熱水喔!真是一舉兩得,總之這樣翻攪的過程得重覆大約三次,每次堆完蛋糕後要記得拿木棍插入稍微搓動幾下以讓裡頭保有空隙與氧氣,當堆肥恢復一般均溫時就表示熟成了,便可成為很好的有機肥料。

 

 

 

 

 

 

 

 

Worm Cafe

我在紐西蘭的時候到過一家私人的農場WWOOF,在那邊見識最多的就是她們家的堆肥花樣!明明就是小型自家農場(雖然也是養了好幾頭牛,但算是小規模農 業),還會自己作Compost Tea(堆肥茶),那個時候對這類東西還很陌生,我頻頻問主人:「你真的會喝嘛?」真是有夠北七。除了作推肥茶(噴給牛吃的牧草)用的攪拌器外,另外最吸引我的是Worm Cafe,黑色塑膠3-4層籠(外觀很像台灣的蒸籠),家裡的果菜廚餘都可丟進去,再放幾隻蚯蚓(紅色小小那種是產量最高的蚯蚓),1-2層的底部都有小空隙讓分解好的物質往下掉,當你翻到第三層時已經完全就是分解後細細的有機土。底層還有一個小小的水龍頭可以讓你流出多餘的廚餘水(稀釋10倍後是教花菜好料),當初真是有夠想帶一組回台灣的!女主人連小孩尿布都丟進去分解耶!真是太猛了(當然是因為NZ有賣生物可分解尿布啊)!

Worm Cafe的資訊

http://tw.myblog.yahoo.com/wormsworld@kimo.com/archive?l=f&id=9    (這是蚯蚓達人吧!)

http://www.tumbleweed.com.au/worm-farming/worm-cafe

http://www.wretch.cc/blog/fishliu/4684332 (當時去紐西蘭WWOOF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