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徵文】When we are 樸門ing~2

劉曼儀(第三屆PDC學員)

一開始朋友問我去上怎樣的課程?真是有點答不出來,總是被歸類為「務農類」,當了解了之後發現其實是門跟「生活」、「生態」高度相關的課程。

樸門的始祖Mollison開宗明義的說了這是以生態學為基礎的一門學問,因此許多的設計與技術都必須奠基在了解你生活週遭的環境,各種角色在此扮演的位置,如 果不適當,那就找出適當的區位。我覺得某種程度樸門也想傳達一種自給自足的概念,因為唯有能透過回到土地社群裡,透過區域內的交換、分享,才能成全自給自足的生活,也唯有如此才能解決正在面臨的環境問題!

第一天就看了這部紀錄片「社區的力量」,這部片已經耳聞很久卻沒機會看過。由於美國實施禁運後加上蘇聯解體,古巴「必須」面對孤立無外援的生活,特別是石油的輸入斷了!許多仰賴石油的運作體系頓時垮了!古巴花了10年來因應這樣的危機,當然政治力的介入以及上下一心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因為沒了石油無法再作大規模的農耕,因此在城市裡的閒置空地都轉變成可生產的農地,投入農務勞動人口越來越多,所吃的就在住家附近生產,因此不需要花太多的能源在運輸上。石油危機是我們這世代一定會面臨到的議題,除非替代性能源可以普遍的適用於 一般人,否則當「移動」成為一件昂貴的事情時,那找個讓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真得是該好好想想的一件事情!

Clint帶大 家思考一顆蛋會有哪些「輸入」、「輸出」。蛋,當然不會是直接從雞舍裡送到我們手中,除了中間經歷的各種工廠外,工廠需要發電、雞需要人照顧、也要飼料才能夠長大生蛋,飼料又來自哪裡?而運送這些資源的過程中又得耗費了能源(大多是石油),所以還真是不簡單的蛋。我們這組抽到「咖啡」來作練習,我們決定用 「City咖啡」,不但得考量前端的輸入,還有後端的垃圾輸出得處理,在討論每一個過程時都讓我們看到這些產品是有多麼了不起的耗費能源,也許比40塊還更高價!此時坐在電腦前的我,嗑著零食,喝著飲料,有一種無法回頭的沉淪與罪惡感。

1970年在塔斯馬尼亞島的Bill Molison、David Holmgren兩人開啟的樸門運動,這島也是綠黨的發源地喔(島風應該很特別吧!)。這兩位前輩奠定了樸門的基礎,且似乎在一開始就抱著「革命」的心態去面對大規模的慣型農業!樸門的課程在這樣幾十年發展出完整的教育系統,不但在澳洲Permaculture已經字典上的名詞,樸門的課程也宣揚到世界各地。樸門的原則雖然歷經了幾代的不同詮釋,但大同小異,聽著Peter在講解樸門的15項原則時(想到研一生態學,唯一正式修過的一門生態學,老師居然用原則就混過了一學期!),覺得裡面有幾個很重要的概念「將問題看為正面資源」、「讓每個元素可以產生數項功能」、「使用小而慢的解決方法」、「從設計模式到規劃細節」、「有勞有獲」…等,好像都是在樸門的這幾天裡常常會被提醒的原則,就這樣有點點內化到心坎裡去了。

既然前頭 提到從設計模式到規劃細節,所以「模式」就不得不佔一個重要位置,猶記得那天Peter讓我們到部落去找找自然界中的模式,也沒說得很清楚,結果我拿了片青剛櫟的葉子回來,就不知不覺因為葉形被分到了某個小組!還在一個完全不知所以然時,我親愛的組員很進入狀況馬上就開始分享,「妳看看這個葉脈的模式,從主脈再分散出去支脈、支脈再分散出去小的脈、可以把養分和水分均勻的帶到每個部位」!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個「模式」(Pattern)啊!果然是命中 Peter所要帶領大家藉由觀察自然中的「能量輸送」的模式來放入設計當中,也因此樸門有顆有名的「模式樹」…

回憶整理的十分緩慢 待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