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鬧的台北市中心大樓屋頂,竟然有公司在屋頂種米、種菜、做廚餘堆肥、乾式廁所、雨水回收⋯⋯
快來看看這個已照顧十年以上的都市屋頂農園案例吧!
博仲鼓勵員工帶孩子上班,或下課到辦公室做作業等父母下班,而綠屋頂是孩子們最好的自然生態觀察場所,小幫手們也可體驗種植農作的過程並享受收成的喜悅~
14樓屋頂菜園也能營造豐富的生態~
白頭翁於露台築巢
大琉璃金花蟲
令人羨慕的都市食物森林,您也可以!
照片轉載自博仲法律事務所、台北綠辦公室Green Office
以下文章轉載自:2008年聯合報報導(記者劉芳怡 攝影 / 記者沈昭良、劉芳怡)
踏進這個才剛完工不久的空中花園,雖然不同我們印象中有許多花朵綻放,但這個花園可是強調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綠地。運用最自然的方式收集雨水、陽光、土壤,還有人。園主笑說,正因為有這樣的地方,大家都會好奇上來看看,他也大方地開放給整棟大廈住戶,無論是要認養植物、拔菜、摘水果都行,因為看到大家與自然親切互動,這也是當初建造的目的之一。
打造這個資源再利用的空中綠園,最辛苦的是舊材料的尋找,到處詢問,甚至打遍電話簿中的木工廠才找到廢棄、剩餘的舊木料,但舊材料在防水性及安全性都需要再加強,所以還要自己動手塗防水膠,加強樑、柱的穩定度。
重現原生 自給自足
除了整個園區的硬體材料很道地,園內的植物也很有本土味,園主刻意挑選了許多台灣原生種植物,如羅漢松、野薑花、無患子、山蘇、刺蔥等,以保護這些原生植物,呈現最土生土長的在地原貌。
除此之外,多餘的土壤則用來種菜,你可以在裡頭發現絲瓜、萵苣,甚至百香果、南瓜等,同時也可隨著四季的替換栽種不同的植物。
屋頂區
再利用1:雨水回收
園主覺得雨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資源,因此涼亭的屋頂出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包括榻榻米、水管。
當雨水落在屋頂時便儲存於榻榻米中,這時種植於榻榻米中的植物便可以藉此吸收水份,當水份多過於榻榻米可吸收的量,雨水便順著水管流到底下的儲水桶內,而桶中的水平時可以拿來灌溉園中植物,水資源便如此被保存且加以再利用。
園藝區
再利用2:輪胎花器
花園中的花器幾乎以廢棄輪胎為主,輪胎不僅尺寸多,只要在底部鋪好不織布與排水網,就可以盛土與排水,舊輪胎搖身一變,成了有趣又實用的花器。
涼亭區
再利用3:舊竹頂棚
自然簡約的涼亭,是談天、泡茶的好去處,抬頭一望,除了原本遮陽的鐵皮外,以竹子循序排列的頂棚更是自然寫意。園主說這些竹子也是鄰居用來裝潢剩餘的材料,看到這些舊竹子就這樣丟棄非常可惜,靈機一動,便要來作為涼亭的頂棚,除了有隔熱的效果,還可以資源再利用。
水池區
再利用4:枕木水池
以木頭圍起來的水池,蘊育了許多台灣原生種的植物,有些甚至是平常很少見的品種。這個水池外表看起來很新,但園主說其實是以就枕木為結構,再用木材拼貼外表。枕木原本是作為火車鐵道的材料,所以上頭存留許多鐵釘,為了安全,才在水池外層拼貼木板。
入口區
再利用5:流木門飾
花園總該有迎接訪客的門,想要來點特別的迎賓方式,就從門的設計開始。園主同樣報持著資源再利用的觀念,以撿拾來的漂流木打造一個門框,請庭院施工的團隊加以固定與設計,完成了一個富有自然生命力的迎賓門,這個門吸引到此訪客的目光,成了引導入園的驚喜!
廁所區
再利用6:堆肥新意
鄰近涼亭的一個小隔間有什麼秘密嗎?園主說,這可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環保廁所,簡單來說,是排泄物回收,並以天然的方式處理後,作為肥料。雖然一般堆肥過程總無法避免不好聞的味道,不過來到這裡卻沒有聞到異味,原本是利用乾燥且沒有泡過化學藥劑的木屑去味,保持一個乾淨又乾燥的如廁空間。
繞到廁所周圍,發現一排橘色箱子,仔細一瞧,裡頭都是水耕植物,例如布袋蓮、水芙蓉等。原來這裡可是大有學問的,箱子上層是木頭渣、死掉的植物,下層是土壤,廁所的排泄液體流經設計好的管線來到這裡,營造一個潮濕且有養份的環境,供給植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