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永續的「大地旅人」——江慧儀與Peter

文章來源:經濟部能源報導

江慧儀與Peter是在10年前因為熱愛地球、響應環境保護而認識,結婚後的兩人落腳在台北成立「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推動永續生活設計及台達電支持的能源教育計畫。Peter從美國來台灣已經15年,他說台灣是一個美麗、生態豐富、文化多元的國家,也是他的故鄉。

我們是寄居、是大地的客旅

Peter有一個中文名字叫做「孟磊」,在他的網站上他寫著:「從青少年開始我就發覺自己是一個大地的旅人,我與世界上其他的生物與非生物都是緊密 相連的;人類並非地球的主宰,也不是駕駛,我們甚至不大清楚我們將把地球開往何方。從那時起,我開始學習各種對地球友善的生存技能、知識,並嘗試在生活中 實踐,之後更開始追求個人生存的技能擴展,與社會群體如何能一起生存下來的相關技能。」

因此Peter對於永續生活設計(Permaculture Design)開始產生高度的興趣。1999年在澳洲完成永續生活設計認證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回台後在陽明山平等里透過實踐、練習來增加經驗。2006年Peter在美國完成Permaculture的專業教師認證課程,並取得正 式教授的資格。Peter主要的工作在都市空間的再生資源設計、研發(屋頂生態農園、街道農耕、陽台生態化利用、社區堆肥系統、雨水回收、被動式太陽能設 計等)。目前正積極深化對於永續生活設計的知識、技術與經驗,以達成在台灣教授專業Permaculture的目標。

有系統的整合思考

江慧儀從英文系畢業之後,原來想做一個文藝青年,因緣際會來到尚未蓋六輕的麥寮工作,那時,落地窗前是一片玉米田。因為簡單純樸的田園生活,江慧儀 開始關心生態環境,從「體驗式的環境教育」到唸完師大環境教育所,江慧儀一直致力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推動,目前也經由台達電公司的經費補助,成立「能源學 校」,有一套Keep能源教材,也是透過他們的接洽獲得美國方面的授權。

江慧儀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表示,這10年來雖然國人環保生態意識有提高,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為全球化經濟的關係,跨國企業對於生 態環境的破壞性更快,例如:大型農場因為想大量、快速製造,都需要使用大量化學農藥肥料:還有水資源不當利用,少數人擁有多數土地、並以營利為目的,農田轉化為工商用地等等問題。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尋找小而美、多元全面的解決方案,並且融合生活、生產與生態。因此建議政府在能源的思考應該朝向「多元、分散」而生態與農 業則應該朝向「小農、有機」的方向前進。

以符合自然生態原理,設計人類生活、生產與生態整合的實際方法。巧妙整合土壤、植物、動物、微氣候、能源、水、交通、經濟而成的具有生產力之社區;將劣化土地轉化為具永續生產力之土地;應用可從一個小陽台或社區的土地等開始著手實踐。

太陽能炊具教學與推廣

每年的夏至6月22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會舉辦太陽能野餐,邀請使用太陽能烹飪的朋友,一同慶祝善用太陽的快樂。

利用太陽光熱來烹飪,是一個低科技的煮食方法。使用者只需要瞭解基本的物理原則,包括:光如何反射、熱的傳導、保溫以及熱對流。一般來說即使是國小學童都能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一個「太陽能鍋」。

一般來說,材料僅需鋁箔紙、舊紙箱、玻璃及深色的鍋子。江慧儀表示為什麼要推廣「太陽能鍋」,主要是人們太依賴化石燃料的烹飪方式,使用太陽能煮食能夠減少煙灰的吸入,慢速烹調可以保存較多的營養,不僅省能、環保又健康。

什麼是永續生活設計(Permaculture Design)?

Permaculture這個字由澳洲的生態設計實踐家Bill Mollison所創,結合了永久持續的(Permanent)與農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這幾個意涵。它是一門科學,也 是藝術,提倡運用有效而適切的技術,以最接近自然的過程整合和連接土地固有的資源,藉此我們得以照顧地球,照顧土地,更照顧人的福祉。


網管編按:若想了解更多樸門永續設計的相關概念,歡迎至書店尋找「向大自然學設計」一書,或至我們的「旅人出版」以網路優惠價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