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承志的記錄分享

好像在兩個月前遺失了時間這個向度,日子一天一天的過沒有特別細數,覺得自己在變化但說不上清楚明白,沒有什麼用力攀爬,反而像順水自然流動,這段時間覺得自己少了很多過去和未來的思緒干擾,吸引我的是早晨問候動物的能量充沛。

耗能的想太多,產能的做太少,是自己在都市的習慣,在覺察環境制約和個人特質的影響之後,知道自己勢必得回到原點,負起生命在靈性和生活日常的責任,這段時間在『大地』工作生活的觀察,可以肯定『大地』是個滋養肥沃、值得感恩的環境,能感覺身在其中的自己已經在路上了。

平常工作所學的知識、技能,回貝橋都有習慣寫下筆記,有空也會上網補充資訊,但時常提醒自己這些只是輔助,在學習現場要專注操作體驗,用身體記憶內化知識技能,有發現自己在觀察與互動的功課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容易依賴二手資訊取代觀察學習,所以常會問一些煩人的蠢問題,可以觀察學習的東西很多,只是沒有留意或眼睛耳朵張不夠大。照顧動物植物、觀察他們的需求、使用農具機械工具、參與麵包窯製作、重複性工作、特別性工作、造訪社區各點、認識在地資源…等等大小事,對我而言都是有意義的,我相信這些都會是未來永續生活的基石,相較於過去工作、專業能力與生活的分割,自給自足的能力會整合在我的生活當中,而成為一個更加完整的人。

幾次進入都市或回家,市區環境容易突顯自己生活樣態的轉變程度,雖然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但還不夠有自信去分享生活,讓周遭的人了解關心,或許能量還不夠,也或許活出新的生活樣態,本身已說明一切不需多說,總之接下來持續的學習不變,享受每個當下,照顧地球也照顧好自己,一段時間後回首,期待有更多有趣的發現和轉變,並與你們分享。

實習的第一個月多半參與麵包窯的建造,排除企業蓋窯的目的,麵包窯本身有效利用能源烹飪的功能,和創造共食的機會,特別吸引我,也像是在蓋小小的房子,從一開始的地基到牆基再到土團結構,知道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需要把基礎作堅固,操作過程從多次嘗試、失敗、調整、修正中知道技巧,跟自然材料的互動中熟悉他的特性,這也包含土團的製作,一次比一次熟練,雖然有可參考得材料比例,但因自然中許多不確定因素影響,須隨時觀察並作調整,製作材料的時間居多,建造時多以觀摩為主,學習土團接合的原理和方式,有哪些需要避免,熱值層、保溫層、保護層的材料與作用原理,另外工作時的位置安排、作業動線也相當重要,評估考量使用者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做設計修正,小而慢的細心建造,目標是使窯能使用一輩子以上,長期來看具有效益且材料能再利用或回歸大地。

在基地的學習多元而豐富,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把從書中學習到的樸門知識和基地的實體設計做連結,知道樸門原則可以如何被實踐,因自己在其中工作,能感受各個系統被設計的使用狀況,各個元素如何互動,也包含管理上的方便性,包含能源的多方來源、生態多樣性、多元的實驗設計,都在仿效自然的運作模式,除了已知的互動作用與優缺點外,也謙卑地讓更多自然的未知來運作,滋養土壤使微量元素和多元益菌被創造與保護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麵包窯建造

另外也想到跟著Peter一起工作時,多少能觀察到Peter看待各個元素的眼光和角度,有哪些是重要可以被利用的,哪些是有價值需要保護的,哪些放在長期規劃或短期規劃,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因著怎樣的考量,也許無形中也影響我去留意平常不會注意到的細節。

實習的這段日子,對我而言很重要的是更加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是否更加堅定,有哪些現實面未來需要面對,也知道自己生理、心理上的限制是什麼,就像慧儀提醒的,學習沒有終點,也沒有所謂的學習足夠才能開始,至少知道自己是在學習的路上,所以很感謝Peter和慧儀在這條路上給我很重要的學習機會,收穫很多回饋的卻很少,下一個階段我想是訓練自己獨立得機會並面對自己容易依賴的特質,想必有很多未知的挑戰等著我,這段時間累積的養分勢必會發酵影響之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