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日曬鴨間稻

第一次種稻米,才能真正體會為什麼有前輩把自己的米稱為感恩米。從整地、插秧、收割到送到消費者手 上,無論用的是機械或手工,有藥無藥,多少都需要老天爺眷顧。從事友善耕作的農人,更是需要對土壤、整體環境悉心照顧,學習善用其他生物來幫忙。而有為與 無為之間的拿捏更是農人自身生活、生產、生態哲學的體現....唯有親身彎腰向土地致... 繼續閱讀

收集水資源?讓地景作工!

近幾年,雨水收集再利用的觀念日漸受到注意。因此,受邀分享此主題的機會也愈來愈多。在分享一開始進行時,我們總拋出一個問題讓參與者想想:「收集雨水最好的地方在哪裡?」參與者的答案也不難想像:「雨水桶!」然而,且讓我們更深入地想想,在雨滴進入雨水桶之前是如何形成的?又歷經多少旅途?多長的時間?當我們從整個水循環的層次去探討,... 繼續閱讀

記憶中的美麗~蓪草 新竹遺失的生態工藝

我手上有一張紙。 這件事一點都不稀奇,但這張紙卻不一樣。它摸起來滑滑的,感覺比較細緻,透光看過去沒有毛毛的纖維,卻有看似排列整齊的細紋,還有點兒晶瑩剔透的。 這是一張蓪草紙。 有生命的紙 「撐、撐、撐、撐到蓽(裂開之意),撐、撐、撐、雙頭撐。撐到蓽,沒人識。」這是過去新竹一帶流傳的謎語,打一種植物,你猜得到嗎?謎底其實... 繼續閱讀

春雷響,我們一起下田去吧!

撰文 / 朱淳懿、林雅容 圖 /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 古語曰「春耕、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氣候和暖、水氣充足,自然萬物都在此時從冬天的休眠中甦醒過來。植物也是,一切種植在於春,如果春天沒有播種,這一年就不會有收成。所以還等什麼呢?快快開始種植吧! 萬事起頭難,種植的第一步是什麼呢?要種什麼?還有該注意什麼呢? 觀察而... 繼續閱讀

營造千家水庫 不雨多雨都不愁

你覺得台灣是缺水國家嗎? 在冬日陰雨連綿,夏日颱風狂掃,時有暴雨時有水澇的台灣,少有人會知道其實台灣是世界上排名第18缺水的國家。根據資料,台灣的年平均降雨量雖然高達2467公釐,遠高於全球年平均降雨量973公釐,但是因為台灣多山的地形留不住水,幾乎所有的雨水接奔流入海;近年來更因為土地快速水泥化,土壤的含水能力大幅下... 繼續閱讀

2013永續農耕研習會

大地旅人即將於2013永續農耕研習會與大家分享樸門永續設計,歡迎大家一同參與~ 台灣自從1986年推動有機農業,至今已經20多年,但有機農業政策和有機農業耕種面積都相當薄弱。但有機商店、有機驗證團體公司卻持續上升;相對的另類農法包括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的農耕系統、生物互動式農業、秀明農法、自然農法等... 繼續閱讀

【樸門設計專案】大桶收雨水 減輕澄山用水負擔

澄山社區位於台南市左鎮郊山。初次到訪時,車子上上下下蜿蜒在青山綠林間的小徑上,當抵達位於山頂上的社區,頓時重返人煙、豁然開朗。澄山社區舊時有個威武的名字叫做山豹部落,居民大多是平埔族西拉雅族後裔,目前主要以務農為生。 接待我們的是澄山社區的總幹事王明正先生。講起話來爽朗幽默的王先生自己住在山腳下的新化,不住澄山,卻因為... 繼續閱讀

【樸門永續設計實習分享】自然建築 vs. 水泥建築

最近時常聽老師們說和建築有關的事情,位於高地那蓋的阿牛村,造工細膩工時之久,外國媒體也有報導阿牛村建築的美麗。 早期的台灣建築有各式各樣的傳統建材,例如土厝、竹子、紅磚、樹、牡蠣殼等…….不難發現一個區域的建築形式會受到當地資源的限制,而形成了在地的傳統建築,我會覺得有趣的地方是,通常這樣的建築同時適應在地的氣候條件,... 繼續閱讀

彩虹之境 Jarlanbah Permaculture Hemlet 人人享有陽光權的生態社區

2011年十二月初,台灣的冷列與陰雨讓人哆嗦不斷。我卻開開心心地打包著,準備前往陽光閃耀的南半球,拜訪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的發源地--澳洲。 而位在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地區,一個以彩虹之域(Rainbow Region)名為的區域是我嚮往已久的目的地。這個區域從一九七○年代起就聚集了許多藝術家及環保人士... 繼續閱讀